【2023秋】活動紀錄

【公共論壇】原生植物伴詩也溫柔

原生植物協會的吳金鳯老師,開頭就透過【詩經─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這段話來引領大家認識古詩中在台灣的原生植物~
原來「荇菜」就是我們日常所見的「水蓮」😺
而且,在國外稀少的蕨類植物,竟然在台灣都是常見的原生植物,所以台灣是世界知名的「蕨類王國」哦👍

原生植物是新中和社大週末走到戶到,直接探索與認識大自然的課程

若有興趣的學員歡迎來社大報名本學期課程

讓你週末吸收芬多精又能增長原生植物的知識哦~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惜食全食不浪費,從豆漿豆花到豆渣

#惜食 #豆韻

邀請到豆韻創辦人張淳瑞來分享黃豆的知識,如介紹基改與國產黃豆的區別,讓大家了解進而支持國產黃豆。👍

現場也讓大家DIY自製豆花,可惜現場溫度偏低豆花不易凝固,但一樣也是香濃好吃😋

😄學員也分享國產的豆漿真的很好喝,也喝到很飽~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惜食飼養紅玉雞🐥

#新中和社大 #十八養紅玉雞

🌿紅玉紅茶(台荼18號)是台灣日月潭世界一流的紅茶~
十八養所飼養的雞竟是吃這麼高級有益健康的茶葉長大的,真是令人驚訝🐣
其實紅玉雞是以惜食的概念出發,紅玉紅茶在烘培的過程總會剩餘一些無法販售的次級品,十八養收購後拌入雞飼料來餵養。🐔
此外,講師張宸崧跟大家分享紅玉雞不論是環境(經由嚴格獨立8棟雞舍控管)、檢驗都是合格的,完全不施打抗生素。

現場也直接打開真空包裝的生雞肉讓大家聞一聞,的確沒有腥臭味,而且可以不用任何調味料,直接將雞胸肉切小塊蒸煮、去骨雞腿不用一滴油直接煎,都超級美味。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探訪新店中山里奇蹟公園 🌿

雖然當天風雨交加,但不枉走訪奇蹟公園一趟,因為它真的令人大開眼界,處處充滿奇蹟🌳

除了公園內有500種植物、50種水果外,還有雨水回收站🌧、獨居蜂旅館🐝、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設備,真的是個充滿綠能裝置的公園。

里長潘威志現場還讓大家品嚐「在欉黃」的芭蕉🍌,真的又香又Q~~😋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素民如何面對淨零碳 🌳

#永續環境 #低碳 #淨零碳排

近來為因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全世界都正視這個議題,台灣也沒有置身世外。

偉傑老師用淺顯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淨零(碳)」🌳

而「減碳」的方法除了種植物外,也有封存,將碳封存在地底。

而當「減碳」時又會影響到誰呢?其實沒有人可以不受影響。


【2023 臺灣設計展在新北O起來】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的「2023台灣設計展」首度在新北市鶯歌舉行。
今天中和社大邀請了校務志工及各個班級的正副聯絡人,一起共襄盛舉參與這場展覽,在這場近一個小時的導覽讓我們知道,為什麼這次展覽會是以「O起來」(唸:圈起來)為題,總策展概念從人出發,以「O」作為這座城市的核心意象。「O」蘊含著「環」 的概念,是形容詞、也是動詞,透過「O起來」的動態語彙,回應在城市運轉的百工百業,彼此獨立卻又如綿密的網絡,彼此相依、緊密相連,構成新北這座城市每日運轉的內在動能。

可能是 8 個人、大家在讀書和文字的圖像

【公共論壇】蜆蝦優游─鳥兒築巢的筊白筍

#新中和社大 #低碳蔬食

🌿全台最好吃的筊白筍就在三芝

中和社大邀請到來自三芝的牧蜂農莊,介紹如何透過有機無毒栽種讓筊白筍田可以有著豐富的生態,不僅有水鳥來產蛋🥚,水田內還清晰可見蜆蝦在裡頭優游~🦐

在簡武諺講師的解說下,才知道原來筊白筍,不是筍~
講師也破除一般的迷信,筊白筍有黑點點不是發霉,它只是稍微較老、纖維較高,還是以食用的。
筊白筍的季節很短,大約只有20多天,如何挑選新鮮的筊白筍,盡量選圓切面有5塊硬幣大以上的,這樣才可用肉眼辨識是否有黑點點~👍

最後也教大家自製筊白筍料理~簡單又方便~甚至筊白筍生吃都鮮甜😋


未提供相片說明。

【12年國教專業培力論壇筆記 / 生態藝術作為地方行動的策略】✏️

陳科廷 / 採集人共作室創辦人 分享

科廷,熱愛自然生活、收集故事、學習傳統工藝,並從生活中創作的藝術家。他從研究芋頭開始,田調不同民族(台灣達悟族對照帛琉 )對於芋頭的使用,到芋頭的文化比較收集人與環境的故事、從中提取作為自己以自然拾得物創作的養分。並從一次又一次的創作中逐漸摸索出,以植物為起點串連的不同文化意涵的創作。

直到回到坪林成立「採集人共作室」,將自己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在地坪林國中小合作,跨領域思考,以人文方式帶入自然科學知識。將自然、環境、水文、歷史與藝術、寫作等不同學科,揉合轉換成為有趣的地方認識教案。
如透過帶領坪林實驗國中七年級同學進入社區採集故事,讓同學了解坪林的過去,並用作品布簾回饋訪談的家戶。如同學作品【時光之流】正是述說河流之於地方媽媽的洗衣故事,舊時河邊洗衣話家常的景象變成為現代的洗衣機。
夥伴張筱翎延續介紹八年級的「坪林尋怪」課程,透過帶領同學於【坪林尋怪地圖】中記錄發現的河怪,啟發同學對於坪林河川環境的觀察,從中思考環境面臨的問題,並從故事的編撰中展開奇幻創作與對於在地的觀察累積。

最後聊到,傳統工藝的作為當代創作者的意義時,科廷回應傳統工藝其實就是在地居民長久與環境互動生活所生產出來的工具、技巧與生活方式。當代運用上除了期待重拾人與環境的關係外,更期待加入公民科學調查的概念,期待從中思考人與環境間的問題,重啟永續互動的模式。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認識中和華新街滇緬文化🇲🇲

中和華新街因許多緬甸華僑移居,經年累月形成了獨特的緬甸聚落。短短一條街上的餐飲、語言跟氣息,都乘載了緬甸人無可取代的家鄉記憶。而其中獨特的東南亞飲食與文化,許多居住在雙和地區的人也未必了解和嘗試過。因此本次公共論壇邀請到【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的創辦人-楊萬利,藉由她自身的經驗與對於緬甸文化的深刻了解,帶領學員從這條緊鄰我們的街巷,深入在地的故事當中,從而認識滇緬豐富的特色文化。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妝點百變印度舞

😍同樣是化妝,舞台妝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例如:打底—畫腮紅在深的地方—再打底、遮瑕膏畫在鼻子、顴骨亮的地方

、顴骨有分界線往上是亮的,往下是暗的、腮幫子要深色,才能讓臉是澎出來圓潤的、底妝是液態的粉底,定妝要用蜜粉(粉狀)用大刷子點拍固定以及眼窩用純白色的遮瑕膏……

好多好多專業的化妝細節,還有化妝品的特性,都會影響到妝容的效果,在舞台上如何能讓觀眾看到舞者立體的容貌呢?課程在Mohini Naga老師親和幽默的授課方式下,從保濕、粉底液、底妝、隔離、定妝、腮紅到眼影各種用品的使用方法都仔細介紹,讓同學們理解到印度舞舞台妝的細緻及講究。

以致於一堂課剛結束,學員們就期待之後能再上老師的課,美美印度妝容的Mohini Naga老師,使得這天的韻律教室真是充滿了濃濃的印度風情。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認識照護資源

在這個老年化的社會,失智症這個議題在這些年倍受關注,為了能完整的了解這個病症,我們再次請家天使的小傑經理,來為大家說明失智症預防及病人照顧。

失智症有許多種類,出現問題的面向也非常多,可影響到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因而也會產生不同的障礙,照顧的方式也就不同。小傑經理先強調預防最重要,好的生活習慣雖然是老生常談;定時的運動以維持身體健康狀態,戒除抽菸、喝酒的習慣,都是最基本也的確對預防失智症有幫助。其他還有很多我們平時不知道的;缺牙而造成的食物咀嚼無法剌激到牙神經、牙周的健康會影響血糖的控制,PM2.5空氣的品質這些竟然都與失智風險有關。憂鬱症和失智也相互影響,所以當發覺有憂鬱傾向時,要積極的治療。當然多學習新的事物,透過參與不同的團體,與不同類型的人互動,都有助腦部活化。
小傑經理透過簡報,詳述了失智症各種可能的症狀,與單純的老化有什麼不同,針對失智症病人的照顧,有許多技巧,例如在家中做標記,櫃子放的物品都詳細標示,有助病人減少焦慮疑惑,家中保持明亮並減少鏡子,病人才不會對環境空間產生幻覺。不與病人爭辨,例如病人吵著出門,請他先去洗手或換衣服,轉移注意力就可以化解一場無意義的爭吵。尤其重要的是不要把失智的家人關在家裡,缺少剌激的情況下反而對病情有害,另外多利用現代科技如有GPS功能的手錶,用縫在衣服裡的方式也可以,但要注意續航力要足夠一周至二周,才能在病人走失時發揮功能。

參與的學員中也有正在擔任照顧者角色的,非常需要相關的知識,現場也提問踴躍,學員們都覺得對失智症有更深入的了解,獲得了一些在照顧方法上的技巧。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開幕式

新中和社大與永和社大於今年底的美麗永安藝文中心展出藝術/DIY手作的班級成果,以【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為題,希望帶給觀展者多元視角城市生活樣態。

12/2的開幕活動,由新中和社大主秘莊皓然揭開序言,感謝新北市文化局的邀請,也細數三個多月與老師們的共同籌備歷程,11/29當天與展覽班級的師生們一氣呵成的佈置,感受到班級師生們的充沛能量。文化局翁玉琴主秘、永和社大許婉鈴主秘、新中和社大劉素嵐副主任也紛紛為展覽的藝術家們喝采鼓勵,讓大家能夠解鎖不同的認識城市的方法,與會者還有長年關注永和的新北市政顧問羅文崇先生以及與社大共同合作的永貞里薛凌亞里長、豫溪里廖亦芳里長、後溪里莊銘淵里長到場支持。
在導覽時,我們邀請每位參展班級的講師介紹展覽概念,蠟筆畫的王立心老師請同學觀察中永和的騎樓街景共構出生活的街道;水彩畫的劉貞佩老師讓同學去描繪自身生活裡的人事物景;素描的葉芷涵老師與同學帶著大家感受中和城市的今昔對比;故事插畫的朱珈儀老師邀請觀賞者一同以圖文進入生命的故事;就是愛畫畫的宋佳儒老師則以一架架飛機帶眾人飛進雙和飛入生活的點滴;蔡曉佩老師以色鉛筆帶著同學觀察漳和濕地的花鳥;許雪慧老師的纏花班則以各色絲線纏繞出城市植物裡的各式樣貌;玩布手作的林慧美老師與同學以廢棄布料重新再製成背包、圓盤帽讓大家共思環境與生活;插畫班的林宗北老師則與同學盤點了中永和的友善動物店家;手編織的羅雅軒老師與同學一起用毛線餘料復甦花園城市願景;隨筆畫的黃瀚嶢老師則以城市鳥類與葉脈為題,陶盤則相映著城市共榮的思索面貌;黃純真老師帶領的藝術特攻隊則從生命經驗出發,讓創作源自己心。

城市生態不只是人,我們都想各自繁盛也望彼此共好,透過展覽微觀的展現不同的生活樣態,想像更多的可能。即日期到12/18歡迎到美麗永安藝文中心欣賞,每個周六還有藝術工作坊體驗喔。


可能是 14 個人、大家在讀書、醫院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9 個人、大家在讀書和文字的圖像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第一場是葉芷涵老師帶來的「隨手畫 Google 街景」工作坊,由兩位學員先進行分享,于萱分享了她從小一直喜歡畫畫,也會簡單基礎,一直有想要學繪畫課程,出社會因為工作太忙無法如願,直到一年前換工作,才有時間加入素描班學習,這一年在芷涵老師的課程裡,改變了想法,不再追求精細素描而自我侷限,現在畫圖比較自在。

另一位的分享學員芳敏,她是一個素人家庭主婦,一直覺得的素描很難,上第一堂課時,芷涵老師會用引導的方式,先講構圖和比例,老師會把每個同學構圖問題仔細解說,第二節課才循序漸進上明暗光影,在老師的秋季班課程學會很多素描的技巧。

體驗工作坊開始,老師先請同學下載Pinerest APP,搜尋上面很多漂亮的街景,接著親自示範20分鐘簽字筆勾勒景物的線條,不要太刻意的線條,自在隨性的筆觸下筆,不要一直重複修改,再仔細講解畫街景比例和透視、構圖的技巧。現場參與每人覺得新奇躍躍欲試,開始享受一枝筆和一張紙,仔細觀察手機裡照片,用心描繪特色店面或是街景,透過老師課間巡視,一對一問題指導,大家都覺得速寫街景沒這麼難,短短2小時體驗覺得意猶未盡,開心的分享彼此作品!是不是都畫得很棒呢?😃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2.「手繪魔術!魔幻的友善空間」

週六下午,宗北老師的工作坊登場,先邀請碧惠和雅婷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接著利用簡報帶出雙和地區人和動物的居住權問題,一旦人口密度高,浪浪的問題就多,老師透過很多浪浪的圖片和數據佐證,讓參與的民眾知道雙和有很多流浪動物的問題樣貌,引發在場省思。也宣傳了雙和有很多動物友善空間和對浪犬浪貓付出的里長,可以尋求幫忙。

宗北老師的工作坊運用簡單用具、鉛筆、橡皮擦、紙…,他先請參與者畫一隻貓或狗當主角,接下來簡單繪製平面圖像,人人都很好奇畫的內容?沒想到本來平面無奇的圖,透過手機和取景拍攝角度不同,竟然變成立體的梯子和凹下去的樓梯,在場驚呼聲不斷,「哇!哇!」見證奇蹟時刻,原來這就是手繪魔幻空間啊!大家在這場工作坊都覺得活潑有趣~紛紛上傳IG與好朋友分享~(第二場工作坊,大成功👍)


未提供相片說明。【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3.「畫一個自己-擁抱我的負空間」

週六上午由新中和社區大學「創作你的故事插畫」課程講師:朱珈儀老師的工作坊登場,先邀請李冠儀、蔡美玉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接著利用簡報讓現場同學如何去承現九宮格去佈局自己的外框,老師說明不需要把全部的五官都畫出來,只要有代表的眼睛或鼻子,自畫自己也不用規規矩矩,也可以側身,也可以畫自己一個小角落。

珈儀老師的工作坊運用簡單用具只利用三色的色鉛筆、紙…,他先請參與者畫自己為當主角,我在現場看著大家從想象,每個人都可以在畫紙上畫出自己的自畫像,創作時也常忽略圍繞在周圍的那些零碎「負空間」。其實看起來不起眼的形狀也可以是迷人的主角,就像是生活中那些工作、任務外的小事也能帶給你莫大的幸福。

這次一起用插畫的方式,將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填滿畫面中的那些負空間!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4.「綠色生活節-環保餐具 DIY」

週六下午由新中和社區大學「玩布手作」課程講師:林慧美老師的工作坊,先邀請陸瀛弟、鄭慧珠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活動一開始玩布手作班的學員先說明了環境的變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帶出班級以現有布料做創作的環保訴求,同時展示了許多學員在課程中的創作,各式各樣獨一無二的提袋、包包、小錢包等等,不但讓布料有了新生命,也讓學員們有創作的成就感。

這次的環保餐具套也是林慧美老師的巧思設計,以玩布手作班級學員們提供的現有布料做為餐具套的材料,同時為了讓體驗課程的參與者不會因為困難的製作流程而打退堂鼓,玩布手作班的學員利用活動前即先做好半成品,待詳細解說之後,大家開始動手做,玩布手作班學員也立刻下場指導,迴針縫、藏針縫仔細的縫製,隨著時間過去一個個不同配色的餐具套陸續縫製好,大家看著自己縫好的成品都非常開心,也很有成就感,大家也在主持人的詢問下說自己的感想,有人說是第一次拿著針線縫東西,沒想到可以有一個成品帶回家,擁有了自己特有的環保餐具套,帶著自己的餐具出門是一件更環保的事。


可能是 10 個人、矢車菊和文字的圖像【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5.|纏花工藝-聖誕吊飾 DIY🌸

本次活動由永和社大許雪慧老師帶領班級學員一同介紹台灣的傳統藝術-纏花。活動一開始由學員如慧,一一分享班級學員們各別纏花作品的創作理念;學員秀紅則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確診時,回想起小時種稻的經驗,細心的完成自己的纏花稻穗創作;雪慧老師則分享自己的纏花創作-「植迷」,在創作過程中老師如何運用不同的纏繞技法來製作、突破自己以往沒嘗試過的方法,最終完成更加完美的作品。

接著雪慧老師同學員們一同帶領活動與會者一起動手做聖誕吊飾,這次是以金蔥毛根、小鈴鐺、緞帶等基本材料為基體,並邀請與會者一起用纏花技法製作花圈的兩片葉片。葉片的類半圓形狀其實纏繞起來一點都不簡單,為了整體葉子漂亮呈現、大家都十分專心纏繞,只為了讓絲線在葉片上不會留白,看似簡單的兩片葉子也讓大家花了近1小時的時間製作,雖然過程中不時有人喊出「手好酸~」或「眼睛好吃力~」,大家還是順順利利開開心心的完成屬於自己的聖誕花圈。

在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後雪慧老師也邀請大家帶著自己的花圈,一起到展覽纏花作品前合照。合照完後參與者也一同欣賞展覽作品,大家經過實際動手創作後,更加體會纏花藝術創作不容易的地方,更懂得如何欣賞這些纏花創作。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6.|尋找心中之記憶風景 🌟

活動一開始,黃純真老師先說明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概念,雖然每個人都認為藝術需要技法上的學習,但是檢視藝術家的生命歷程,往往會發現創作動能不來自技法,而是來自人生經歷。

然後讓藝術特攻隊的學員進行作品導覽,光榮講到幼時成長的三元洗衣店乃至後來參加的劇團等各種藝術活動。愛芬講到他的紅酒朝聖之旅,心中珍藏的吉光片羽,是人生重要的養分。做了十年家庭主婦的筱嵐,也訴說他的作品中,蘊含的各種意義。生命前進的軌跡是彼此交織的,因此成為彼此生命的的重要成分。
最後是一筆畫。老師先是分享畫一筆畫的關鍵:專注,想像能量從眼睛傳到手,可以不用看紙就畫出作品。學員們在一筆畫的階段,由毫無自信到在彼此的畫作中看見對方眼中的自己,越畫越有興趣。這次的活動,也是大成功。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7.|綠意生活趣🌿

🎉 週日生態雙和嘉年華活動在四號公園如火如荼展開中,第二活動現場,美麗永安也正舉辦一場精采的工作坊,由新中和社大的「創意玩水彩班」劉貞佩老師帶來豐富的體驗課,首先由學員銘緯和姵錡分享上水彩班的心得和感想,銘緯是位工程師,平常工作與生活較為忙碌與緊繃,兩年前報名了水彩課程,覺得畫畫讓生活帶來一些療癒喘息時間而投入創作!而姵錡帶來她第一張水彩作品,再比較現在的畫作,幽默的與大家分享學習進步心得,也鼓勵0基礎但喜歡畫畫的一起加入~🌸

接著,貞佩老師示範今天的主題「龜背芋」鉛筆構圖,草圖下筆要輕、葉子的洞要有大有小才會自然,在老師風趣幽默的氣氛下,手把手的教導水彩上色的技巧,水份要多,顏色要挑選檸檬黃、青綠、翠綠,只少三色以上讓顏料與水分融合像玩遊戲一樣,畫過就不要再修改,保留水彩的透明度及顏料暈色的美感,在老師細心指導下,體驗者第一張水彩畫完成了,大家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在寒冷的假日早晨,透過老師細心一步步指導下,每人都完成文青風的小品~


可能是 12 個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e?b 1 分享體驗 工作坊」的圖像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8. 都市生態面面觀

分享老師黃瀚嶢是生態插畫家,是生態文學家,更是社大最受歡迎的講師。教學重視「生態認識」與「美感」的經驗揉合,豐富生活並倡議人與自然的良好互動。2023年以《沒口之河》榮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與蓓蕾獎!

分享課程【紓壓生態隨筆畫】透過繪畫凝視身邊的生態,提煉出不同的美感與生活體悟,同時也可以寫下自己當下的心情,在生活中與自然詩篇。
同學麗秋提到,透過紓壓生態隨筆畫認識了很多生態的樣貌,譬如什麼是蟲癭、萌糵,透過生態知識的吸收,自己更珍惜與自然的美好,打開自己的視野。同學文彧,則因為媽媽也在社大上課,加上自己喜歡畫畫,而選擇這門課。上課除了瀚嶢老師講述,還有小黑、阿君老師的加入內容豐富,以及校外教學,讓大家實地觀察自然。文彧提到如果只是自己逛公園、動植物園,沒有老師說明,就會少很多有趣的生態故事。透過這門課她認識了大臺北地區少數可以有整片水稻沒有電線桿的地方,五分港溪;也透過大安森林公園的校外教學,知道正在復育螢火蟲。
分享課程【生態面面觀】則是從生活中的小角落,一葉知秋去認識整體生態的觀察。
分享人文銓大哥說,透過【生態面面觀】認識了像埃及聖䴉、小花蔓澤蘭等認識外來入侵種。欣毅分享,課程讓他開啟了自然觀察的視野,自己在228公園附近上班,所以休息時會逛逛公園,觀察動植物,像鴿子會在雨後的積水洗澡,夜鷺與黑冠麻鷺單腳休息,螞蟻如何在養蚜蟲,公車站牌旁的兔腳蕨,小菫菜、青剛櫟、等等增添生活很多樂趣。許彥則分享透過認識動植物,到把他們畫出來會讓學習更深刻,畫鳥的同時會認識鳥不同部位與功能的羽毛,透過生態的認識也讓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更多的對話。
最後同學雅琳說,瀚嶢老師的課程教會自己事情沒有絕對,不同的觀看面向,有不一樣的可能,多元觀察的角度(鳥瞰/微觀),可以打開自己的視野,反思生活;生活中無處不可以被觀察,萬物靜觀皆能看見不同的意義。

最後瀚嶢老師透過,帶領大家嘗試用色鉛筆描繪並以色紙拓印,帶大家認識這些日常中常見的植物,說明它們的造型特徵與生長環境,讓參與者除了感性體驗,更具知性的深刻了解。


未提供相片說明。

【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古傳內修八卦掌&輕肌力流動瑜珈

今天古傳內修八卦掌的授課場域裡舖上了一張張的瑜伽墊,穿堂中近40位學員有八卦掌課程的學員,也有特別報名為了體驗瑜伽的學員。課程一開始,欣諭老師先為大家釐清瑜伽是什麼,欣諭老師說《瑜伽經》第一章就說到瑜伽是控制千變萬化的心智,由YOGA的字面意思結合、連合、統一,結合肉體與心智,一直延伸到專注的意涵。身心一致的專注,這和傳統武術於一個套路的專注練習精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師先講解瑜伽與傳統武術的相似、相異處,同時讓學員透過實際動作的練習去體會,再接著說明瑜伽系統裡的能量鎖印;根鎖、臍鎖、喉鎖及其運用在那些肌群以及與身體的相關影響。為了喉鎖的呼吸練習,欣諭老師也指導了大家勝利呼吸法。另外,腳趾足弓與上肢的關聯,力量如何從腳底向上延伸同時運用下腹的力量,在動作中細緻的覺察到根鎖臍鎖,完整細緻的引導,讓同學們循序漸進地進入瑜伽的呼吸與動作中。在課程中同學們也練習了A、B兩式拜日式,體驗了一次完整的瑜伽練習。

八卦掌的郭哲銘老師在課程前請學員先提出希望透過瑜伽得到的幫助,經過與欣諭老師的討論規劃下,課程結束後學員們皆反應得到了期望的練習效果,也有學員發覺原來瑜伽是很吃肌力的,這場不同課程的交流,讓八卦掌的學員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


未提供相片說明。【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天然清潔用品DIY & 基礎絞染技法

藍染的原料—青黛粉,除了染布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樣的用途呢?日式絞染班的美湘老師這天邀請了天然清潔用品DIY的劉素嵐老師來讓學員體驗青黛粉的另一種渲染趣味-手工皂的渲染。

素嵐老師先為大家介紹手工皂的製作原理及特性;以水溶解氫氧化納而成的鹼水與油混合後即可產生皂化作用,同時產生具保濕效果的甘油,所以手工皂具有天然的保濕成份。而不同的油品製皂有不同的清洗效果,例如椰子油清潔力強、橄欖油的滋潤度高,所以手工皂的好處就是可以自行設計適合自己的皂款。而渲染就是手工皂的另一大趣味,因為大家是打皂初體驗,素嵐老師今天以自然單純的回鍋染,讓大家能成功的體驗手工皂的渲染效果,經過打皂過程,將皂液打到適度的濃稠度,以適量的皂液加入青黛粉,調好想要的色彩,分批倒入原色皂液中,再倒入大家備好的牛奶盒中,青黛藍與原色皂液自然的渲染成形。絞染班學員們平時在布上展現自己的創意,這堂課體驗了同樣的素材不同的渲染趣味。


未提供相片說明。
🥦
公共論壇】高麗菜香草肉捲🥦

冬天就是高麗菜盛產的季節,綠色香藥草廚房彭惠美老師帶領大家在寒冷的冬天以香草束做湯底,教大家做關東煮必點料理高麗菜肉捲、黃金阿給。

老師也教大家認識今天的重點香草─蒔蘿。其外型與茴香相似,但茴香氣味較甜,而蒔蘿則有較明顯的辛香味,
加入高湯內融合了鮮肉與魚漿的味道讓湯頭更加香甜。

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各組也大顯身手,尤其上過烘培的學員,手藝更是靈巧,一顆顆標準的高麗菜肉捲完美呈現。第一次做的學員即使捲得沒那麼好看,但大家都體驗的非常開心。


未提供相片說明。

✏️【專業培力論壇/國民法官與司法改革】

講者:林永頌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

👨‍⚖️【人人都能當法官!】

「國民法官法」於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標誌著台灣司法制度的重大變革。從現在開始,每位國民都有可能成為國民法官,參與判決重大刑事案件。

而在本場專業培力論壇,我們邀請到司改會的常務董事,現職的資深律師-林永頌律師前來分享。林律師作為活躍的司改倡議者,在國內各個重大司法改革事件當中,總是伴隨著他與民間司改會奮鬥的身影,國民法官法的創建亦是如此。因此由林律師帶來本場主題的講座內容,可說是別具深意。
⚖️【沒有民主,哪有真正獨立公正的司法?】
已執業超過35年的林律師,看著台灣從獨裁政權邁入民主國家,一路上致力推動司法倡議的他,如今回望台灣司法改革的整體進程,他如是說道:「成熟的民主及可信賴的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及權利二大基石。」在他剛成為律師時,辯護人在法庭上是非常不被尊重的存在,法官與檢察官職務相近、關係緊密不說,甚至連法官親自參與調查,最後依然審定案件,此等球員兼裁判的情形也是司空見慣。以他過往的執業經驗來說,就常有開庭後,法官一路講到底,在律師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情況下,便裁定最終判決。
因此林律師強調,雖然司法與政治互不干涉,但司法改革要真正落實,政治力量的協助還是不可或缺的。可惜的是,台灣長年以來的司法革新,都缺乏政策的助力,許多倡議團體極力推廣的變革,也都無法真正落實。包含司改國是會議中的決策事項落成律偏低、歷屆總統候選人政見缺乏司改向度等,都一再顯示了國內司法倡議缺乏政治力量援助的情形。這樣的狀況也進而造成我國常年以來,人民對於司法高度的不信任感。
🏛【為甚麼人民要參與審判?】
也正因如此,國民法官法的推動,除了具備提升司法透明度、拓展多元視野等意義外,人民參與審案,讓國民之法律感情可直接體現於判決當中,幾乎可說是該制度最重要的立法理由之一。期待可藉由國民進入法庭,破除我國司法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加深雙方的交流,也提供人民更具信任度的司法環境。

當然,剛施行不久的國民法官法,必然還有非常多可以進步的空間,包含統計2023全年採用國民參與審案之案件,仍低於司法院立法時所預估之案件量;經國民法官審案之案件,普遍量刑偏重;以及適用國民法官之案件,相對不易找到辯護律師,在法庭攻防上也易落於下風…而這些都是國民法官制度上路以來,逐漸出現的問題。因此司法改革的進程,絕不應該停滯於此處,國民法官法的施行,依然需要持續的被監督與修正,才能為台灣的司法,帶來真正的革新。🌟


可能是 1 人、讀書和文字的圖像【專業培力論壇】20231106 筆記

從展覽策畫看藝術的公共性 / 獨立策展⼈ 羅秀芝 分享

「地⽅」⼀詞,可分為地理上,以及⼼理性的⼀個可以安頓⾝⼼的地⽅。為何想要採⽤「策展地誌學」作為⽅法,秀芝提到⾃⼰想要破除⼤眾對於藝術的遙遠印象,期待透過藝術去讓更多⼈,體驗到當代社會中的不同議題與⽂化。

台灣學習美國,以公有建築物及重⼤公共⼯程的⼯程造價1%計算,作為設置公共藝術的經費,不僅經濟上⽀持藝術家創作,同時也在公共場域中開啟藝術與⺠眾間的對話,然⽽並非每個公共⼯程都有⾜夠的基地或⾜夠的經費可設置公共藝術,因此出現了公共藝術基⾦。秀芝所參與的第⼆屆台北市公共藝術節迪化污⽔處理廠公共藝術「⼤同新世界」便是台北市公共藝術基⾦所贊助⽀持的,這次的經驗影響了她⽇後策展地誌學的⽅向。
公共藝術節,相對過去公共藝術設置上要求永久性,強調以展覽形式暫時性的存在,且更講求「互動」、「參與」,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將地⽅不同族群的記憶與觀點,在公共場域中現⾝。因此像藝術家李俊陽,透過與居⺠聊天的內容,繪畫成故事壁畫;【天然⼯坊】帶領居⺠動⼿製作活動的羅⾺旗,並且在展後作品讓居⺠帶回。也由於作品設置在社區,各種社區中的衝突,也會透過作品顯現出來,⾯對衝突秀芝覺得「衝突不該被掩蓋,反⽽該檯⾯化,公開辯論,才會越辯越明」。透過不同作品坐落在社區,引發出不同的問題討論。如同鍾⽂⾳【阿嬤學堂】於孔廟對⾯的⻄廂房中展⽰各種對於傳統儒家中男女不平等的嘲諷;藝術團隊無重⼒作品【新路秧⽥—空間效能測試】透過新闢道路未完成⼯程,所出現的被占⽤畸零空間,以⼤量綠⾊毽⼦鋪排重現過去⼤稻埕稻⽥秧苗的景⾊。均是透過作品,促發社區的反思與討論。
透過藝術,進⾏社會實踐,葉蕾蕾無疑是令⼈敬佩的先⾏者,做為「⼤同新世界」公共藝術節的藝術家之⼀,她透過在地保安宮等在地元素與在地啟聰學校的師⽣共同創作⾺賽克壁畫。秀芝說道這次擔任協同策展⼈讓她有很多的學習與體悟,也受到很多夥伴的啟發與幫助,這深深影響了⾃⼰。在後來的策展中,如何透過地點、作品形式、藝術家的選擇,體現藝術的公共性,看⾒不同地域的獨特,變成主要課題。2006年【風情萬種】、2012年【中⼭公園計畫】、2014【⼈島之諭】,都可以看⾒秀芝透過展覽照⾒不同的獨特地⽅脈絡與多元視⾓的企圖。

最後談到策展的困難與快樂時,秀芝說似乎是同⼀件事,困難在於陌⽣的⽂化環境中,因為⾃⾝⽂化差異與認知侷限,所造成的無⼼冒犯(無知),快樂也是體悟到⾃⼰因⽂化差異和認知侷限所造成的限制,可以被修正與改變,這是最真實的學習。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