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此文寫完之後,適值南加州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N. Stromquist  來訪。對我文末所談論點提出重要質疑:「難道知識變成套裝,不是根源於科學?所以問題還是出在十九世紀以來科學所擁有的霸權。」我同意科學中的科技理性是重要根源,但不能忽視科學的活動,本身就是不斷嘗試錯誤的歷程,而且真正在推動科學研究的「猜想與反駁」,無一不來自人犀利的直覺。為什麼嘗試錯誤與發展直覺,沒有變成科技社會普遍的思維習慣,反而是單向的推理,片斷知識的套用與標準程序的典範,深植於當代人的大腦皮層?當代社會的問題是人失去了對世界、對自己的「整體了解」(這點我在〈通識教育、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其幕後的黑手則是黑格爾所讚頌的「近代國家的理性」。後者把科學推上解剖台,抽離出科技理性的骨架,而丟棄直觀創造的血肉。

科技理性指導了套裝知識的製作,但不要忘記早在近代科學萌芽之初,中國已厲行了千年的八股文國家取士制度,西方亦從中古時期便盛行僵化的教義問答,歷久不衰。把人民的思維標準化,從來便是統治者的心願 。只是到了資本主義與近代國家興起之後,借助於科技理性不能質疑的權威、富國強兵不可挑戰的目標,與普及教育無可厚非的需求,人類社會才可能如此大規模的製作套裝知識,如此精準的改造了人的世界觀。

N. Stromquist 又強調:經驗知識不能反過來取代套裝知識,兩者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這點也與我文中論點一致,套裝知識的好處在於讓人很快看到知識的骨架,同時有利於抽象能力與專業技術的培養。我所反對的是它變成了知識的唯一內容,澈底改變了人的意識形態。

套裝知識最可取的是它的嚴謹度。對於未歷經現代專業學術嚴苛要求洗鍊過的社會來說,過份貶低套裝知識的地位,又未能掌握經驗識的精髓,將帶來知識的尺度的混亂。但只要不披上權威的外衣,不作科學的包裝,不冠上理性之名,我們應該讓神祕主義在心靈與身體的範疇內自由流盪,人對世界的了解還充滿未知。神祕主義固然借助於信仰,科學的理性也是一種信仰,或說是一種信念(belief)吧。兩種信仰的意義,其相同與相異之處,應事先讓學習者充份明瞭。

結束本文之前,我必須再度說明「經驗知識」(Experiential  Knowledge)中所指的經驗,包含生活經驗與思維經驗。事實上,思維經驗是生活經驗中的一部份,人的生活無時不在思維。至於經驗知識的主觀性問題,我必須指出人接納經驗知識的過程有主觀的因素,但從主觀地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人自然會過濾出其客觀的成份,這時他取得的客觀知識,才是最真實的知識。套裝知識訓練中所不斷灌輸的客觀知識,相對來說,反而變得虛假。這個辯證的觀點,我在「童年與解放」一書中,已作過詳盡的說明。

[一][二][三][四][五][後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