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斷主義,使人的思維變得教條

套裝知識幫助人取得文憑,謀求出路,但無助於人的知性成熟。人的知性成熟,需要學習者溶入前人文明創造活動的深度經驗中,但抽離個人經驗的套裝知識通常只提供知識的骨架,沒有血肉。這便是為什麼今日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畢業生能力常受詬病的原因。

只學套裝知識,人的意識會趨向工具化,因為套裝知識的抽煉過程經常以其工具性為主要考量。語文與數學教材反覆強調操作演練,鮮少著重思維啟發的編排。這樣的編排充分透露其工具性的本質。同時套裝知識的訓練,也容易使人的思維技術化,尤其套裝知識由簡而繁、由淺而深的編排方式,最適合培養規範性的專門技術人員。另外,由於套裝知識抽離個人特殊經驗,其內容與結論看來不容置疑,長期作純粹套裝知識的訓練會引人走入專斷主義,使人的思維變得教條。

社區大學將強調經驗知識。不同於傳統學校的教學,社區大學將溶合經驗   知識與套裝知識,讓彼此相互滲透,其份量也調整為七比三(經驗七,套裝三)左右,使套裝知識不再成為知識唯一的內容。一些代表套裝知識的概論性課程,如經濟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理化概論、教育哲學、藝術史等,仍會在社區大學開授,使一些學習者可以取得該領域較全面的知識。但社區大學更著重專題、著重某些思想流派的論述,直接切入問題核心;或著重前人創造活動的經驗歷程,使學習者容易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迎接、去印證,或去批判不同時空下,他人的經驗精華,而非單向輸入,照單全收。

在社區大學的學術課程中,我們提出幾個刻劃經驗知識的原則:

問題中心

經驗穿透

回歸根本問題

  • 問題中心: 在社區大學的課程中,知識的鋪陳大部份不按套裝知識由簡而繁、由遠而近、由普遍而特殊的順序來編排。直接提出問題,圍繞於問題,深入問題核心,反覆辯證,又引出新問題,再深入,再辯證,更能激發經驗碰撞,吸引學習者的興趣,使其從中獲益。例如,探討「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可根據許晴華的著書(天下文化)或相關書籍) 從人類是否會重蹈恐龍覆轍出發,去探究恐龍滅絕的真相。為探索恐龍為何滅絕,生物學家不斷提出猜想與反駁,這探索歷程需涉及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的知識,學習者循線閱讀與討論,也學得地質學與古生物學中一些不難理解的知識,更感受科學創造活動的精神。又例如探究「人是否在逃避自由?」(可根據 Erich Fromm 的著書(新潮)) 深入「自由」的真諦。「自由是什麼?」從啟蒙運動以來,「自由」的意義隨時代在演化,理性主義者所提「自由」的概念經過兩個世紀的滄桑,到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興起,已更細緻而小眾化。沿依這樣的課程脈絡,為了解自由的意義,讀盧梭的書、看羅丹的雕塑、克林姆的裝飾畫、羅素的通俗讀物、欣賞 Kieslowsky的「三色」影片,思索女性主義的觀點,再回頭深入討論 Erich Fromm.這一趟知性之旅便是社區大學汲取經驗知識的一種典型。「問題」原本是人類知識的核心,可惜在套裝知識的編排中,它被貶抑為習題演練,使知識失去了生命。
  • 經驗穿透:人的知性成熟,取決於人內在經驗世界的豐富或貧乏。接觸費里尼的〈對話錄〉與他的電影、卡薩爾斯的〈白鳥之歌〉與他的音樂、閱讀馬奎茲的〈百年孤寂〉,甚至翻看〈巫婆與黑貓〉的繪本、〈小王子〉的童話,都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感動。有了感動便表示自己的經驗與他人的經驗有了碰撞,碰撞之後他人的經驗才有可能同化為自己的一部份,人才會因而成長成熟。社區大學的課程最忌講師個人太強的主導,我們不祈求大師的澤被,卻寄望課程提供多元而深刻的經驗,使學習者在穿透他人經驗的同時,陷入沉思,不斷更新自己的內心世界。
  • 回歸根本問題: 社區大學安排有社團活動與生活藝能課程,目的在帶動人的公共實踐,充實人的生活內容。而學術課程則著重人對根本問題的探討。藉學術課程深化公共領域的內涵,並提升私領域的層次。探討根本問題並非少數知識精英的興趣,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曾問過:

人從哪裡來?

宇宙是不是無限?

飛機為什麼會飛?

他們為什麼要戰爭?

他們為什麼要砍那些樹?

為什麼有些人那麼可憐?

大人通常無法回應。不耐其煩,或支吾其辭,使小孩因不得要領,不被理會,或遭奚落而不再追尋這類根本問題。尤其小孩在進入學校之後,開始接受專斷的套裝知識訓練,他原來對探索根本問題的興趣,更因被排擠出功課與生活之外,而迅速消失。固然,人追求生活舒適與改進生活技術,是文明進步的動力,但它們只帶來文明的量變。是因那些堅持不懈探討根本問題的人,人類文明才有了質變。在社區大學,提供學術課程,便是要恢復學習者童年探詢根本問題的興趣,並引導他們深入前人思索根本問題的經驗,激發他們對根本問題的再思辨。人童年的那些根本問題,事實上便是幾千年學術發展的主軸,針對上述小孩所提的問題,逐一發展出重要的學術工作與思想:

「演化與遺傳」、「生命的基因」

「大霹靂」、「化約論與複雜論」

「科技與文明」、「兩種文化」

「專制與民主」、「人口與資源」、「戰爭與和平」

「生態保護與經濟開發」、「保留主義與擴張主義」

「社會矛盾與階級」、「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與少數族群」

這些便是呼應小孩所提那些根本問題的學術課程 (請按序比對)。根本問題的探討,對於人形成什麼樣的世界觀,有關鍵性的影響。這麼嚴肅深刻的學術問題,其實源自童稚時期的好奇,學習者可再續童年的記憶。心智的返老還童,會使人免於僵化,使人變得親和可愛。

[一][二][三][四][五][後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