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論壇】原生植物伴詩也溫柔
原生植物是新中和社大週末走到戶到,直接探索與認識大自然的課程
若有興趣的學員歡迎來社大報名本學期課程
讓你週末吸收芬多精又能增長原生植物的知識哦~
邀請到豆韻創辦人張淳瑞來分享黃豆的知識,如介紹基改與國產黃豆的區別,讓大家了解進而支持國產黃豆。
現場也讓大家DIY自製豆花,可惜現場溫度偏低豆花不易凝固,但一樣也是香濃好吃
學員也分享國產的豆漿真的很好喝,也喝到很飽~
現場也直接打開真空包裝的生雞肉讓大家聞一聞,的確沒有腥臭味,而且可以不用任何調味料,直接將雞胸肉切小塊蒸煮、去骨雞腿不用一滴油直接煎,都超級美味。
雖然當天風雨交加,但不枉走訪奇蹟公園一趟,因為它真的令人大開眼界,處處充滿奇蹟
除了公園內有500種植物、50種水果外,還有雨水回收站、獨居蜂旅館、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設備,真的是個充滿綠能裝置的公園。
里長潘威志現場還讓大家品嚐「在欉黃」的芭蕉,真的又香又Q~~
【公共論壇】素民如何面對淨零碳
近來為因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全世界都正視這個議題,台灣也沒有置身世外。
偉傑老師用淺顯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淨零(碳)」
而「減碳」的方法除了種植物外,也有封存,將碳封存在地底。
而當「減碳」時又會影響到誰呢?其實沒有人可以不受影響。
【2023 臺灣設計展在新北O起來】
【公共論壇】蜆蝦優游─鳥兒築巢的筊白筍
全台最好吃的筊白筍就在三芝
中和社大邀請到來自三芝的牧蜂農莊,介紹如何透過有機無毒栽種讓筊白筍田可以有著豐富的生態,不僅有水鳥來產蛋,水田內還清晰可見蜆蝦在裡頭優游~
最後也教大家自製筊白筍料理~簡單又方便~甚至筊白筍生吃都鮮甜
【12年國教專業培力論壇筆記 / 生態藝術作為地方行動的策略】
科廷,熱愛自然生活、收集故事、學習傳統工藝,並從生活中創作的藝術家。他從研究芋頭開始,田調不同民族(台灣達悟族對照帛琉 )對於芋頭的使用,到芋頭的文化比較收集人與環境的故事、從中提取作為自己以自然拾得物創作的養分。並從一次又一次的創作中逐漸摸索出,以植物為起點串連的不同文化意涵的創作。
最後聊到,傳統工藝的作為當代創作者的意義時,科廷回應傳統工藝其實就是在地居民長久與環境互動生活所生產出來的工具、技巧與生活方式。當代運用上除了期待重拾人與環境的關係外,更期待加入公民科學調查的概念,期待從中思考人與環境間的問題,重啟永續互動的模式。
【公共論壇】認識中和華新街滇緬文化
中和華新街因許多緬甸華僑移居,經年累月形成了獨特的緬甸聚落。短短一條街上的餐飲、語言跟氣息,都乘載了緬甸人無可取代的家鄉記憶。而其中獨特的東南亞飲食與文化,許多居住在雙和地區的人也未必了解和嘗試過。因此本次公共論壇邀請到【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的創辦人-楊萬利,藉由她自身的經驗與對於緬甸文化的深刻了解,帶領學員從這條緊鄰我們的街巷,深入在地的故事當中,從而認識滇緬豐富的特色文化。
【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妝點百變印度舞
同樣是化妝,舞台妝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例如:打底—畫腮紅在深的地方—再打底、遮瑕膏畫在鼻子、顴骨亮的地方
、顴骨有分界線往上是亮的,往下是暗的、腮幫子要深色,才能讓臉是澎出來圓潤的、底妝是液態的粉底,定妝要用蜜粉(粉狀)用大刷子點拍固定以及眼窩用純白色的遮瑕膏……
以致於一堂課剛結束,學員們就期待之後能再上老師的課,美美印度妝容的Mohini Naga老師,使得這天的韻律教室真是充滿了濃濃的印度風情。
【公共論壇】認識照護資源
在這個老年化的社會,失智症這個議題在這些年倍受關注,為了能完整的了解這個病症,我們再次請家天使的小傑經理,來為大家說明失智症預防及病人照顧。
參與的學員中也有正在擔任照顧者角色的,非常需要相關的知識,現場也提問踴躍,學員們都覺得對失智症有更深入的了解,獲得了一些在照顧方法上的技巧。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開幕式
新中和社大與永和社大於今年底的美麗永安藝文中心展出藝術/DIY手作的班級成果,以【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為題,希望帶給觀展者多元視角城市生活樣態。
城市生態不只是人,我們都想各自繁盛也望彼此共好,透過展覽微觀的展現不同的生活樣態,想像更多的可能。即日期到12/18歡迎到美麗永安藝文中心欣賞,每個周六還有藝術工作坊體驗喔。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第一場是葉芷涵老師帶來的「隨手畫 Google 街景」工作坊,由兩位學員先進行分享,于萱分享了她從小一直喜歡畫畫,也會簡單基礎,一直有想要學繪畫課程,出社會因為工作太忙無法如願,直到一年前換工作,才有時間加入素描班學習,這一年在芷涵老師的課程裡,改變了想法,不再追求精細素描而自我侷限,現在畫圖比較自在。
另一位的分享學員芳敏,她是一個素人家庭主婦,一直覺得的素描很難,上第一堂課時,芷涵老師會用引導的方式,先講構圖和比例,老師會把每個同學構圖問題仔細解說,第二節課才循序漸進上明暗光影,在老師的秋季班課程學會很多素描的技巧。
體驗工作坊開始,老師先請同學下載Pinerest APP,搜尋上面很多漂亮的街景,接著親自示範20分鐘簽字筆勾勒景物的線條,不要太刻意的線條,自在隨性的筆觸下筆,不要一直重複修改,再仔細講解畫街景比例和透視、構圖的技巧。現場參與每人覺得新奇躍躍欲試,開始享受一枝筆和一張紙,仔細觀察手機裡照片,用心描繪特色店面或是街景,透過老師課間巡視,一對一問題指導,大家都覺得速寫街景沒這麼難,短短2小時體驗覺得意猶未盡,開心的分享彼此作品!是不是都畫得很棒呢?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2.「手繪魔術!魔幻的友善空間」
週六下午,宗北老師的工作坊登場,先邀請碧惠和雅婷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接著利用簡報帶出雙和地區人和動物的居住權問題,一旦人口密度高,浪浪的問題就多,老師透過很多浪浪的圖片和數據佐證,讓參與的民眾知道雙和有很多流浪動物的問題樣貌,引發在場省思。也宣傳了雙和有很多動物友善空間和對浪犬浪貓付出的里長,可以尋求幫忙。
宗北老師的工作坊運用簡單用具、鉛筆、橡皮擦、紙…,他先請參與者畫一隻貓或狗當主角,接下來簡單繪製平面圖像,人人都很好奇畫的內容?沒想到本來平面無奇的圖,透過手機和取景拍攝角度不同,竟然變成立體的梯子和凹下去的樓梯,在場驚呼聲不斷,「哇!哇!」見證奇蹟時刻,原來這就是手繪魔幻空間啊!大家在這場工作坊都覺得活潑有趣~紛紛上傳IG與好朋友分享~(第二場工作坊,大成功)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3.「畫一個自己-擁抱我的負空間」
週六上午由新中和社區大學「創作你的故事插畫」課程講師:朱珈儀老師的工作坊登場,先邀請李冠儀、蔡美玉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接著利用簡報讓現場同學如何去承現九宮格去佈局自己的外框,老師說明不需要把全部的五官都畫出來,只要有代表的眼睛或鼻子,自畫自己也不用規規矩矩,也可以側身,也可以畫自己一個小角落。
珈儀老師的工作坊運用簡單用具只利用三色的色鉛筆、紙…,他先請參與者畫自己為當主角,我在現場看著大家從想象,每個人都可以在畫紙上畫出自己的自畫像,創作時也常忽略圍繞在周圍的那些零碎「負空間」。其實看起來不起眼的形狀也可以是迷人的主角,就像是生活中那些工作、任務外的小事也能帶給你莫大的幸福。
這次一起用插畫的方式,將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填滿畫面中的那些負空間!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4.「綠色生活節-環保餐具 DIY」
週六下午由新中和社區大學「玩布手作」課程講師:林慧美老師的工作坊,先邀請陸瀛弟、鄭慧珠兩位學員分享上課學習心得,活動一開始玩布手作班的學員先說明了環境的變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帶出班級以現有布料做創作的環保訴求,同時展示了許多學員在課程中的創作,各式各樣獨一無二的提袋、包包、小錢包等等,不但讓布料有了新生命,也讓學員們有創作的成就感。
這次的環保餐具套也是林慧美老師的巧思設計,以玩布手作班級學員們提供的現有布料做為餐具套的材料,同時為了讓體驗課程的參與者不會因為困難的製作流程而打退堂鼓,玩布手作班的學員利用活動前即先做好半成品,待詳細解說之後,大家開始動手做,玩布手作班學員也立刻下場指導,迴針縫、藏針縫仔細的縫製,隨著時間過去一個個不同配色的餐具套陸續縫製好,大家看著自己縫好的成品都非常開心,也很有成就感,大家也在主持人的詢問下說自己的感想,有人說是第一次拿著針線縫東西,沒想到可以有一個成品帶回家,擁有了自己特有的環保餐具套,帶著自己的餐具出門是一件更環保的事。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5.|纏花工藝-聖誕吊飾 DIY
本次活動由永和社大許雪慧老師帶領班級學員一同介紹台灣的傳統藝術-纏花。活動一開始由學員如慧,一一分享班級學員們各別纏花作品的創作理念;學員秀紅則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確診時,回想起小時種稻的經驗,細心的完成自己的纏花稻穗創作;雪慧老師則分享自己的纏花創作-「植迷」,在創作過程中老師如何運用不同的纏繞技法來製作、突破自己以往沒嘗試過的方法,最終完成更加完美的作品。
在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後雪慧老師也邀請大家帶著自己的花圈,一起到展覽纏花作品前合照。合照完後參與者也一同欣賞展覽作品,大家經過實際動手創作後,更加體會纏花藝術創作不容易的地方,更懂得如何欣賞這些纏花創作。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6.|尋找心中之記憶風景
活動一開始,黃純真老師先說明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概念,雖然每個人都認為藝術需要技法上的學習,但是檢視藝術家的生命歷程,往往會發現創作動能不來自技法,而是來自人生經歷。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7.|綠意生活趣
週日生態雙和嘉年華活動在四號公園如火如荼展開中,第二活動現場,美麗永安也正舉辦一場精采的工作坊,由新中和社大的「創意玩水彩班」劉貞佩老師帶來豐富的體驗課,首先由學員銘緯和姵錡分享上水彩班的心得和感想,銘緯是位工程師,平常工作與生活較為忙碌與緊繃,兩年前報名了水彩課程,覺得畫畫讓生活帶來一些療癒喘息時間而投入創作!而姵錡帶來她第一張水彩作品,再比較現在的畫作,幽默的與大家分享學習進步心得,也鼓勵0基礎但喜歡畫畫的一起加入~
接著,貞佩老師示範今天的主題「龜背芋」鉛筆構圖,草圖下筆要輕、葉子的洞要有大有小才會自然,在老師風趣幽默的氣氛下,手把手的教導水彩上色的技巧,水份要多,顏色要挑選檸檬黃、青綠、翠綠,只少三色以上讓顏料與水分融合像玩遊戲一樣,畫過就不要再修改,保留水彩的透明度及顏料暈色的美感,在老師細心指導下,體驗者第一張水彩畫完成了,大家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在寒冷的假日早晨,透過老師細心一步步指導下,每人都完成文青風的小品~
【共創城市生態系-雙和好好生活節】展覽工作坊
Part 8. 都市生態面面觀
分享老師黃瀚嶢是生態插畫家,是生態文學家,更是社大最受歡迎的講師。教學重視「生態認識」與「美感」的經驗揉合,豐富生活並倡議人與自然的良好互動。2023年以《沒口之河》榮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與蓓蕾獎!
最後瀚嶢老師透過,帶領大家嘗試用色鉛筆描繪並以色紙拓印,帶大家認識這些日常中常見的植物,說明它們的造型特徵與生長環境,讓參與者除了感性體驗,更具知性的深刻了解。
【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古傳內修八卦掌&輕肌力流動瑜珈
今天古傳內修八卦掌的授課場域裡舖上了一張張的瑜伽墊,穿堂中近40位學員有八卦掌課程的學員,也有特別報名為了體驗瑜伽的學員。課程一開始,欣諭老師先為大家釐清瑜伽是什麼,欣諭老師說《瑜伽經》第一章就說到瑜伽是控制千變萬化的心智,由YOGA的字面意思結合、連合、統一,結合肉體與心智,一直延伸到專注的意涵。身心一致的專注,這和傳統武術於一個套路的專注練習精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八卦掌的郭哲銘老師在課程前請學員先提出希望透過瑜伽得到的幫助,經過與欣諭老師的討論規劃下,課程結束後學員們皆反應得到了期望的練習效果,也有學員發覺原來瑜伽是很吃肌力的,這場不同課程的交流,讓八卦掌的學員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
【公共論壇&外聘講師】天然清潔用品DIY & 基礎絞染技法
藍染的原料—青黛粉,除了染布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樣的用途呢?日式絞染班的美湘老師這天邀請了天然清潔用品DIY的劉素嵐老師來讓學員體驗青黛粉的另一種渲染趣味-手工皂的渲染。
素嵐老師先為大家介紹手工皂的製作原理及特性;以水溶解氫氧化納而成的鹼水與油混合後即可產生皂化作用,同時產生具保濕效果的甘油,所以手工皂具有天然的保濕成份。而不同的油品製皂有不同的清洗效果,例如椰子油清潔力強、橄欖油的滋潤度高,所以手工皂的好處就是可以自行設計適合自己的皂款。而渲染就是手工皂的另一大趣味,因為大家是打皂初體驗,素嵐老師今天以自然單純的回鍋染,讓大家能成功的體驗手工皂的渲染效果,經過打皂過程,將皂液打到適度的濃稠度,以適量的皂液加入青黛粉,調好想要的色彩,分批倒入原色皂液中,再倒入大家備好的牛奶盒中,青黛藍與原色皂液自然的渲染成形。絞染班學員們平時在布上展現自己的創意,這堂課體驗了同樣的素材不同的渲染趣味。
【公共論壇】高麗菜香草肉捲
冬天就是高麗菜盛產的季節,綠色香藥草廚房彭惠美老師帶領大家在寒冷的冬天以香草束做湯底,教大家做關東煮必點料理高麗菜肉捲、黃金阿給。
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各組也大顯身手,尤其上過烘培的學員,手藝更是靈巧,一顆顆標準的高麗菜肉捲完美呈現。第一次做的學員即使捲得沒那麼好看,但大家都體驗的非常開心。
【專業培力論壇/國民法官與司法改革】
講者:林永頌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
【人人都能當法官!】
「國民法官法」於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標誌著台灣司法制度的重大變革。從現在開始,每位國民都有可能成為國民法官,參與判決重大刑事案件。
當然,剛施行不久的國民法官法,必然還有非常多可以進步的空間,包含統計2023全年採用國民參與審案之案件,仍低於司法院立法時所預估之案件量;經國民法官審案之案件,普遍量刑偏重;以及適用國民法官之案件,相對不易找到辯護律師,在法庭攻防上也易落於下風…而這些都是國民法官制度上路以來,逐漸出現的問題。因此司法改革的進程,絕不應該停滯於此處,國民法官法的施行,依然需要持續的被監督與修正,才能為台灣的司法,帶來真正的革新。
【專業培力論壇】20231106 筆記
從展覽策畫看藝術的公共性 / 獨立策展⼈ 羅秀芝 分享
「地⽅」⼀詞,可分為地理上,以及⼼理性的⼀個可以安頓⾝⼼的地⽅。為何想要採⽤「策展地誌學」作為⽅法,秀芝提到⾃⼰想要破除⼤眾對於藝術的遙遠印象,期待透過藝術去讓更多⼈,體驗到當代社會中的不同議題與⽂化。
最後談到策展的困難與快樂時,秀芝說似乎是同⼀件事,困難在於陌⽣的⽂化環境中,因為⾃⾝⽂化差異與認知侷限,所造成的無⼼冒犯(無知),快樂也是體悟到⾃⼰因⽂化差異和認知侷限所造成的限制,可以被修正與改變,這是最真實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