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首日:2017/09/20
上課時間 :周三晚間 7:00-9:50
授課講師 :楊嘉維
講師簡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班、音樂學碩士
課程宗旨 :講述和音樂欣賞討論為主,輔以投影片簡報、多媒體視聽與課堂討論。
選課學員條件:喜歡音樂,對臺灣的音樂人文有興趣,想認識不同類型音樂的人。
課程大綱與進度 :
第一週:課程啟航:西方音樂、傳統音樂與臺灣音樂
第二週:原住民音樂1:原住民的音樂文化與型態
第三週:原住民音樂2
第四週:原住民音樂3
第五週:原住民音樂4
第六週:原住民音樂5:所謂的「平埔族」及其音樂
第七週:原住民音樂6:當代的原住民與原住民音樂
第八週:漢族傳統音樂1:民歌思想起
第九週:漢族傳統音樂2:南管
第十週:漢族傳統音樂3:北管
第十一週:漢族傳統音樂4:歌仔戲
第十二週:漢族傳統音樂5:客家音樂
第十三週:西式音樂:日治時期的流行歌
第十四週:西式音樂:江文也、郭芝苑、呂泉生等臺灣前輩作曲家
第十五週:西式音樂:1960年以後的新創作
第十六週:西式音樂:臺灣當代音樂創作
第十七週:西式音樂:國語流行音樂
第十八週:期末評量與綜合分享
評鑑方式:出席與課堂參與(30%)、評量(40%,分期中、期末,各占20%)、期末報告(30%)
閱讀資料:
石計生,《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臺北:唐山,2014。
何東洪、鄭慧華、羅悅全等,《造音翻土:戰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臺北:遠足文化,2015。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2002。
呂錘寬,《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2005。
呂錘寬,《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2005。
陳俊斌,《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臺北:臺北藝術大學,2014。
顏綠芬、徐玫玲,《臺灣的音樂》,臺北:允晨文化,2006。
材料費:講義費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