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首日:2016/09/07
上課時間:週三晚上7:00~9:50
授課講師:黃怡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造型與設計學系研究所藝術理論與藝術批評組碩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小夜老師、Amber House藝術工作室 藝術潛能開發師
講師簡介:不論整個世界令人多麽激昂或沮喪,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裡,藝術創作可以作為一種平衡身心的方式,因為對自己誠實,於是可以大肆作畫。畢竟,創作這件事情是每個藝術家捧著自己熱騰騰的心,期待與大家分享、了解的。陳綺貞說:「互相幫助,互相羨慕。」
網站blog:小夜老師的藝術小屋http://blog.roodo.com/amberhouse2011
課程宗旨: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代表著來自不同觀念、原生家庭、環境的集合成就了本身的性格。我喜歡在創作/談話裡,了解並且試著藉由藝術來釋放焦慮的情緒,繪本靈藥說出內在孩子從未說出的話,作為敷藥,撫平內在傷口。學生也是我的老師,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更多的包容與天馬行空。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法:繪本作為上課教材,藉以繪本或藝術作品的輔助點出主題,用畫筆討論自己的世界觀。
選課學員條件:無
課程大綱與進度:
第一週 相見歡 : 對於繪本故事的想像與回顧
第二週 「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麼?」—收集與欣賞孩子眼中的想像
指定閱讀:《大象挖了一個陷阱》《腳印要到哪裡去》
第三週 想像I :「那是什麼聲音?」—繪本中的聲音
第四週 想像II : 我要反過來—衝突、對照
第五週 分享與討論 : 帶一本繪本來分享
第六週 「什麼是家?」—想像與現實的重疊與模糊。
第七週 家 : 裡面的家與外面的家
第八週 「自己才是自己的家」—巢穴與歸屬感
第九週 分享與討論 : 帶一本繪本來分享
第十週 家人 : 我的臉長出公主媽媽
第十一週 「一顆種子是樹林的縮影」 —原生家庭的枝枒
第十二週 家人 : 隱形的媽媽,黑色的全家福
第十三週 分享與討論 : 帶一本繪本來分享
第十四週 端午節,延至第十九週
第十五週 「我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挫折與自癒力
第十六週 奔跑的黑牛、長刺的字
第十七週 分享與討論 : 帶一本繪本來分享
第十八週 收拾、學習整理故事,創作I
第十九週 收拾、學習整理故事,創作II
評鑑方式:學員出席率、課堂討論
閱讀資料: 《大象挖了一個陷阱》《腳印要到哪裡去》《噠酷喞嚧》《綿綿狗的一天:今天是沙鈴表演會》《正義使者》《青蛙出門去》《小紙船》《這是我家》《積木之家》《小房子》《被生下來的孩子》《你永遠是我的寶貝》《逃家小兔》《古倫巴幼稚園》
材料費:創作材料、學員欲分享的繪本自行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