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初,我們開啟了「講師共學周」的全新嘗試。兩校講師一起,透過經驗交流與分享,增長教學能力與心法,從彼此的經驗分享互動中,收穫滿盈,感受到社大教與學的獨特魅力!
「反思性教與學」這個主題,邀請講師,透過文字爬梳整理教學現場的觀察與發現。
試圖呈現各個課程的教學現場,不同講師的教學行動與反思,一一理出社區大學,這個以「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為核心理念,以深化民主作為實踐目標回應社會病灶的學校,多元豐富的實踐經驗、探問與回應社大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期待以學期為單位,將教學經驗的累積與努力,化為文字經驗傳承,思辨、共譜成為成熟公民的學習路徑。
繼2021秋季班收錄的11篇文章之後、2022春共產出7篇文章,2022秋季班則產出9篇文章;2023年產出5篇文章
這些心血結晶,提供觀點與工作方法,讓我們在實踐的路上,得到滋養與啟發,相互打氣、激勵與成長!
以下為歷年經驗分享整理,可點擊主題閱讀:
講師名字 | 教學經驗分享與主題之整理 | 發表時間 |
陳亮萌 | 歐式經典美食-教學經驗分享 | 2023 |
羅雅軒 | 動動手動動腦一起玩線手編織 | 2023 |
林欣諭 | 新手老師養成 | 2023 |
張日東 | 傳傳祖先舊話語,接接文化新臺灣 | 2023 |
陳亭亘 | 換位思考與非暴力溝通:心理、溝通與公共論壇的融入式課程 | 2023 |
彭惠美 | 翻轉於香草間的烹飪教學 | 2022秋 |
潘俊宏 | 社大十年開課反思(社大教學經驗之特殊性與價值) | 2022秋 |
廖珮妤 | 樂活—讓我們用音樂玩樂生活 | 2022秋 |
陳金泉 | 「臺語教師培訓班」教學心得分享 | 2022秋 |
蔡雙羽 | 遊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 2022秋 |
王立心 | 角色的拉扯-教育者與創作者的自我定位 | 2022秋 |
姚海安 | 城市書寫:如何把學術課落實在生活? | 2022秋 |
張育正 | 一場不斷學習的旅程 | 2022秋 |
劉素嵐 | 天然清潔用品 DIY- 學員、講師、共學共享 | 2022秋 |
簡明山 | 社區大學社區實踐-社會關懷社 | 2022春 |
林桂秋 |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的社大教學路 | 2022春 |
張書豪 | 線上化課程的混成教學與器材經驗分享 | 2022春 |
翁士涵 | 社大教學經驗之特殊性與價值 | 2022春 |
謝昀臻 | 我與我們班的好夥伴_生態面面觀 | 2022春 |
姚海安 | 從文學課培育媒體素養的可能 | 2022春 |
陳亭亘 | 從控制到不控制:社區教學場域的心理學實踐轉變 | 2022春 |
曹芸屏 | 永和社區大學吹奏樂器線上授課經驗分享 | 2021秋 |
陳亭亘 | 疫情帶來的課程線上化挑戰 | 2021秋 |
廖翔 | 食物與營養保健學的教學經驗分享 | 2021秋 |
李律 | 佛朗明哥舞 身體與音樂的探索與實踐 | 2021秋 |
丁小媗 | 永和社大教學經驗整理-生命,如何發生轉變? | 2021秋 |
郭欣怡 | 翻轉教室的社大語言課程-班級經營分享 | 2021秋 |
姚海安 | 身為與眾不同—從「書寫自我」看見社大的特殊之處 | 2021秋 |
蔡雙羽 | 從舞蹈認識、賦能、接納自己的身體 | 2021秋 |
黃瀚嶢 | 都市生態觀點形塑 | 2021秋 |
吳麗明 | 我的社大生涯-如何經營班級與教學經驗分享 | 2021秋 |
延金芝 | 一門新課程的兩年生存實錄 | 2021秋 |